学苑简介 网上报名 免费试听 学苑论坛 学苑图书 全国分校

学苑教育
学苑教育同等学力
   学苑中心 > 同等学力辅导 > 备考流程 > 正文
2015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备考指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1-12-23 14:55:50  点击数:
  

(二)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周围的世界。  

“客体永久性”的形成:当孩子到了大约9~12个月时,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即使物体不在眼前,儿童也能知道物体仍然存在。最新研究表明:3-4个月的婴儿都可能知道物体仍然存在。  

2、前运算阶段 (2-7岁)   

这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模式。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因此在这一阶段儿童出现了表象思维。   

2-4岁的儿童已出现象征性功能,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为象征思维阶段(前概念阶段)。  

词的功能开始出现,但他所运用的概念与成人的概念不同,往往是具体的、动作的。   

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1)早期的信号功能:延迟模仿、语言符号;(2)自我中心;(3)感知的局限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阶段的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先后获得了守恒概念。但运算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  

4、形式运算阶段 (11、12-15、16岁)   

    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开始接近成人的思维水平。  

(三)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机制理论  

皮亚杰认为:  

心理发展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同化: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平衡: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  

适应的过程:平衡——不平衡——平衡。  

儿童就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智力的发展。克服不平衡状态有三种基本途径:忽略、同化、顺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学苑同等学力保过班


订阅学苑教育同等学力备考期刊

学苑教育新浪微博
总部地址:北京海淀区知春路111号理想大厦1108室 免费咨询:400-621-8199
版权所有:学苑教育